科技部部长:院士头衔不是学术不端挡箭牌

 

12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几个学术怪现象。

 

其一,在张博担任主编的《世界汉语教学》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来的论文,“复制比”超过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后,作者转头就将问题论文投到别家期刊发表。

 

其二,张博某次在网上搜索自家刊物,得到的搜索结果前6项都是“钓鱼”式代发论文网站。这种网站还颇有市场,骗子假冒《世界汉语教学》名义行骗,北京语言大学一位教师就被骗走了4万元。

 

其三,一位投稿的高校教师,在编辑部追问下承认,论文是从网上买来的,“花了600元”。

 

“有些知识分子对学术不端没有任何羞耻之心。”12月3日,在参加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走访科技部的活动时,张博委员感慨。她在一份政协提案中建议健全学术不端监督惩戒机制。

 

她主张,处理学术不端要将行政处罚和法律惩治结合起来。仅靠学界或舆论谴责学术不端行为,代价太小,起不到足够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这件事非常重要,是生命线,是基石。”王志刚说,科研的本质在人,对科学家在人品上的要求应该更高。

 

他介绍了科技部近年处置科研诚信问题的新举措,并举了一起引人关注的学术造假处置案例。2017年,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销了107篇中国学者论文,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哗然。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调查发现,被撤稿的107篇论文涉及作者521人,其中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

 

“科技部当时毫不放松,一篇一篇查,不搞‘抽样’,查完以后进行处理。”王志刚介绍,当事人受到了所在部门的处理。其中,两位院士候选人被“拿下”,有少将降级成了大校,还有几位教授降为副教授。有的还面临刑罚。

 

王志刚说,科研领域违法犯罪者中,近年来陆续有院士、校长、教授被判刑。“院士、教授不是挡箭牌,不是铁帽子,犯了什么就处理什么”

 

他向张博委员介绍,科技部已与公安、网信部门沟通,取缔了一些非法代发论文的网站。自己也上网查过,此类网站仍然存在,“最近我们还会处理”。

 

对于学术不端,王志刚表示,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各单位仍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担起责任。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力度,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另一方面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学风和科研环境。

 

张博委员在提案中的一些建议,有的已经“落地”。2020年9月1日,科技部《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开始施行。这项规定界定了64项科技违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填补了对部分科技违规活动处理的制度空白和工作短板。

 

科技部秘书长苗少波介绍,这些举措与政协委员们的建议有关。委员们围绕科研诚信、严肃查处科研项目公关等方面多次提出过提案。

杂谈

政府最新文件:执业满30年 奖励5000元/年

2021-9-26 16:06:23

杂谈

几乎每篇论文都存在的问题:论文引用失范的七大表现

2021-9-26 16:10:48

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保证内容正确或赞同其观点。
如转载稿涉及失效、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修改、删除相关文章,请留言反馈
Notice: When your legal rights are being violated,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