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Science推出Experimental Error专题,讨论了科研道路上的遭遇与感悟。
其中一篇题为 Don’t let academia consume you 的文章讲述PhD培养过程中是否应该接受实验室以外的能力训练。现BioArtReports编译如下,供思考。
学术界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的现状正在变化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科学教育和培训体系并不完善。许多博士在毕业典礼那天大多都不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为终于毕业而感到欣慰。毕业之后想在学术界找到faculty的位置,所要付出的努力自不用多讲。但是这些现状往往会被毕业生身边的教授们忽略。他们有时会被有意无意的告诉他们的学生,寻找学术界以外的工作等同于失败。
幸而近来这种态度慢慢开始发生变化。研究生们也慢慢开始了解学术界以外的工作类型。有些教育机构也确实在帮助博士生们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学术界以外的职业。虽说有变化,但学术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彻底改观。
学术界包容性低的情况亟待改变
博士生们通常会被告知不要花时间参加实验室以外的活动,去培养除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实验之外的能力。通常这些之外的训练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当一个人自己的名字被冠以“博士”时,他们往往会被灌输无法在除学术界之外的职场工作的观点。换句话说,学术界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优先事项,而忽略了研究生更广泛的技能培训,而这将有助于研究生寻找非学术性的工作。
攻读研究生这段时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研究生们已经半只脚踏入了学术界,但是仍然没有深入腹地。大多数研究生仍然将学术界当成“一个陌生的地方”或“另一个世界”。试想一下,如果能够丰富研究生时期的培训活动,而不是单单在实验室重复实验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学术界对研究生的包容性大一些,也许陷入泥潭的研究生们的职业生活会更加丰富。
声音虽很弱但希望被听到
当有人指出学术科学训练陷入了包容性差的怪圈时,定会有人举双手赞成。但真正需要被说服的人仍然在保持沉默,这个改变也许很难、很漫长。但仍然希望随着学术界有更多的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研究生能够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期望。目前开展这项工作的教育机构还不多,研究生们也可以自己寻找机会获得学术界以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