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最近小编会陆续更新几期实验技术方面的基本介绍,和实验步骤,方便大家遗忘时查阅。这部分内容基本可以囊括大家平时使用的所有基础医学研究技术,大家一定要及时订阅关注哦。
本期介绍免疫荧光技术。相信大家对该技术已经很熟悉了吧,不妨来一起复习一下吧。
一、仪器设备
2. 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
3. 荧光显微镜
4. 玻片架
5. 滤纸
6. 37℃温箱
二、试剂
2. 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
3. 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先将洁净的盖玻片在70%乙醇中进行浸泡处理,然后用干净无菌的镊子放置到培养皿中,用无菌 PBS洗去残留的乙醇。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操作小心,防止细胞脱片。
(2)对于悬浮细胞:有2种方法,
① 先在悬浮液中进行固定步骤,然后把细胞滴加在载玻片上,干燥后细胞会紧贴在载玻片上。
② 先在悬浮液中进行固定和染色步骤,离心洗脱,然后用移液管移至盒式玻片进行后续染色步骤。
(3)对于冷冻切片: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后,可以直接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4)对于石蜡切片:免疫荧光中石蜡切片较少,要先进行脱蜡和抗原修复处理。
2、固定(防止离体组织自溶抗原扩散)
0.5%TritonX-100室温通透20min(针对胞内抗原,若是细胞膜上表达的抗原则省略该步骤)
根据一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一抗稀释液稀释一抗,用吸水纸吸尽封闭液,每张玻片滴加稀释好的一抗并放入湿盒,4℃孵育过夜。回收一抗,加入PBST,在摇床上缓慢摇动洗涤5min,共洗涤3次。
用吸水纸吸尽洗涤液后滴加稀释好的荧光二抗,湿盒中孵育1h后,回收二抗,接着用PBST洗3次,每次5min;由于荧光容易淬灭,故从加荧光二抗起,后面所有操作步骤都要避光。
在玻片上滴加DAPI,并注意避光孵育5min,对标本进行染核,然后用PBST洗3次,每次5min,洗去多余的DAPI。
d. 样本保存不当:注意避光;
e. 一抗不好用:建议做阳性对照确认抗体的有效性。
a. 洗涤不足:充分洗涤,适当增加洗涤次数;
c. 封闭不充分:延长时间或更换封闭液;
d. 抗体浓度过高:预实验滴定,确认最佳浓度;
e. 二抗非特异性结合:不加一抗,只加二抗,作对照;
f. 样本自发荧光:提前检测样本自发荧光情况。
b. 组织切片撕裂或有褶皱:切割刀片不太锋利,考虑重新切片;
3、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相反,用明确不含有待测抗原的细胞或组织切片染色,结果若为阴性,可排除染色过程中由于非特异性染色造成的假阳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