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介绍:免疫荧光

 “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最近小编会陆续更新几期实验技术方面的基本介绍,和实验步骤,方便大家遗忘时查阅。这部分内容基本可以囊括大家平时使用的所有基础医学研究技术,大家一定要及时订阅关注哦

本期介绍免疫荧光技术。相信大家对该技术已经很熟悉了吧,不妨来一起复习一下吧

一、仪器设备

1. 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
2. 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
3. 荧光显微镜
4. 玻片架
5. 滤纸
6. 37℃温箱

二、试剂

1.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
2. 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
3. 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三、实验步骤

1、样品准备(贴壁细胞、悬浮细胞以及组织等)
(1)对于贴壁细胞:
先将洁净的盖玻片在70%乙醇中进行浸泡处理,然后用干净无菌的镊子放置到培养皿中,用无菌 PBS洗去残留的乙醇。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操作小心,防止细胞脱片。
(2)对于悬浮细胞:有2种方法,
① 先在悬浮液中进行固定步骤,然后把细胞滴加在载玻片上,干燥后细胞会紧贴在载玻片上。
② 先在悬浮液中进行固定和染色步骤,离心洗脱,然后用移液管移至盒式玻片进行后续染色步骤。
(3)对于冷冻切片: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后,可以直接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4)对于石蜡切片:免疫荧光中石蜡切片较少,要先进行脱蜡和抗原修复处理。

2、固定(防止离体组织自溶抗原扩散)

  固定液包括: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等);交联剂(4%PFA、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选择取决于被研究抗原的性质及所用抗体的特性,不过,目前甲醛用的还是最多的,但针对磷酸化的抗体,应选择冰冷的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
    固定时间:取决于组合块的大小和类型,对于大多数组织,18-24h较为理想,细胞固定时间较短,一般2%的甲醛室温固定20min即可。
 以细胞样品为例: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爬片15min,PBS浸洗玻片3次,每次3min。
3、通透(目的是使抗体进入胞内)
0.5%TritonX-100室温通透20min(针对胞内抗原,若是细胞膜上表达的抗原则省略该步骤)
   微波炉加热:在微波炉里加热枸橼酸钠缓冲液至沸腾后将组织切片放入,至抗原修复液自然降至室温。
4、封闭(减少一抗和二抗与非特异位点进行结合)
      通透后用PBS浸洗玻片3次,每次3min,吸水纸吸干PBS,在玻片上滴加山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
     常用的封闭液包括:与二抗同一来源的血清、BSA或者是羊血清。从封闭开始所有的步骤,一定要注意样品的保湿,避免样品的干燥,否则极易产生较高的背景。
5、一抗孵育
根据一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一抗稀释液稀释一抗,用吸水纸吸尽封闭液,每张玻片滴加稀释好的一抗并放入湿盒,4℃孵育过夜。回收一抗,加入PBST,在摇床上缓慢摇动洗涤5min,共洗涤3次。
6、荧光二抗孵育
用吸水纸吸尽洗涤液后滴加稀释好的荧光二抗,湿盒中孵育1h后,回收二抗,接着用PBST洗3次,每次5min;由于荧光容易淬灭,故从加荧光二抗起,后面所有操作步骤都要避光。
7、复染核(定位的关键)
在玻片上滴加DAPI,并注意避光孵育5min,对标本进行染核,然后用PBST洗3次,每次5min,洗去多余的DAPI。
8、封片及荧光观察
   用吸水纸吸干爬片上的液体,用含抗荧光淬灭剂的封片液封片,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四、免疫组化常见问题
1、弱荧光信号
  a. 错误的激发波长:确保激发波长与荧光基团激发光波长相匹配;
       b. 不兼容的一抗或二抗:注意种属问题;
       c. 固定过度或不充分:适当调整时间;
d. 样本保存不当:注意避光;
e. 一抗不好用:建议做阳性对照确认抗体的有效性。
2、高背景
a. 洗涤不足:充分洗涤,适当增加洗涤次数;
       b. 样本干燥:在湿盒中孵育抗体,避免样本干燥;
c. 封闭不充分:延长时间或更换封闭液;
d. 抗体浓度过高:预实验滴定,确认最佳浓度;
e. 二抗非特异性结合:不加一抗,只加二抗,作对照;
f. 样本自发荧光:提前检测样本自发荧光情况。
3、细胞/组织形态被破坏
       a. 组织切片从玻片上脱落或切片有气泡:适当增加固定时间;
b. 组织切片撕裂或有褶皱:切割刀片不太锋利,考虑重新切片;
      c. 固定不充分,自发裂解:增加固定时间,使用交联性固定剂。
五、注意事项
对照实验的设置
  1、内源性组织背景对照:某些细胞和组织可能有固有的生物学性质,会产生背景荧光,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色素脂褐质。因此在孵育一抗前,应对样品进行观察,确保抗原本身没有信号。
  2、阳性对照:用确认含有待测抗原的组织或细胞,与待测标本进行统一处理,结果应为阳性,可证明待测抗原有一定活性并且实验过程中用的试剂及方法均可靠。
3、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相反,用明确不含有待测抗原的细胞或组织切片染色,结果若为阴性,可排除染色过程中由于非特异性染色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基础实验

Western blot结果定量分析及疑难杂症分析

2020-8-13 21:20:12

基础实验

实验技术介绍:免疫组织化学

2020-8-13 21:23:01

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保证内容正确或赞同其观点。
如转载稿涉及失效、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修改、删除相关文章,请留言反馈
Notice: When your legal rights are being violated,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