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11日),国家自然基金的“杰青”悄然放榜,或许大家会有所发现,竟然有专家还是副高(副教授/副研究员)?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曾讨论过,那回到今年,又是什么情况呢?
先看2020年的情况 :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6位专家(副高职称)。其中,清华占4位,超过一半。2020年一共6位,比去年低,但也不其他历年多!以往最多也就5位副高。

2019年的情况 :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的11位专家(副高职称)。其中,清华占7位,超过一半。2019年一共11位,实属史上最多!以往最多也就5位副高,今年竟然是两倍多,抛开杰青由200位增加到300位,副高被建议资助NSFC国家杰青也属历年最多!
再看2018年的情况 :分别是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和北京大学的两位专家(副高职称)。2018年一共这两位。

2017年的情况 :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三位专家(副高职称)。

2016年的情况:分别是来自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四位专家(副高职称)。

2015年的情况 :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位专家(副高职称)。

2014年的情况 :是来自清华大学的专家(副高职称)。

2013年的情况:分别是来自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五位专家(副高职称)。

2012年的情况 :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位专家(副高职称)。

2011年的情况:2011年所有杰青都是正高职称!没有副高职称。
2010年的情况: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五位专家(副高职称)。

2009年的情况 :是来自中科院的专家(副高职称)。

综合分析:十二年来,只有42位副高职称的专家获得了杰青(2019年独占11位,占近1/4),其中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21位,占1/2)、北京大学(10位)、中科院(中科院下属研究所)(10位),只有1人是中国人民大学。
那么,也就是说,副高职称可以获得杰青,前提是得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或者中科院系统?
话说,能在清华、北大或中科院,当个副教授(副研究员),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吧?实力应该也不差吧!
话说,今年“杰青”上榜人数也是300人。
300位“杰青”来自124家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均有15人入选,并列第一;南京大学表现优秀,紧随其后,和北京大学各有14人入选。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无人入选,而去年有6人入选。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除了北航,还有8所今年也无人入选“杰青”,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