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产SCI期刊 期刊介绍 20年6月30日 转载大师 取消关注 关注 私信 6 月的蝉鸣悄悄掠走了光阴,还没来及反应,已是炎炎盛夏,转眼间魔幻的 2020 年已然过去一半。 每到年中过半,便是一年一度科研狗的盛会,因为关系每个科研工作者毕业、晋升、评职称的直接因素——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新鲜出炉了。 1. 国产期刊的领头羊 Cell Research 喜破 20 大关 CNS 可谓是学术界的三座高峰,今年的 CNS,除 Nature 影响因子稍有下降外,其他两本期刊均呈上涨趋势: Nature 依旧领跑处于领头的位置(42.778 分),Science(41.845 分)和 Cell(38.637 分)经过多年的苦苦追赶,终于今年迎头赶上,差距渐小,三本顶级期刊未来可能会并驾齐驱。 因隶属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出版社而素有「中国版 Nature」之称的国内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老大——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最新影响因子 20.507。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隶属 Nature 出版社,辅有中科院加持,目前已成为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杰出的学术期刊,其学术水平已可与 Nature、Science 子刊相媲美,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优秀期刊界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 充满古老东方神韵的期刊封面 (图片来源:官网) 其影响因子由最初的 2.0 到 2009 年超过 8,再到 2012 年超过赫赫有名的 EMBO J 和 PNAS 达到 10.526。 实现了我国科技期刊首次超过 10 的历史性突破,此后一鼓作气,今年更是突破 20 大关,可喜可贺,值得大肆宣扬。 Cell Research 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Web of Science) 2. 国产综合类期刊扛把子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再续辉煌 对标百年经典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中国科学院院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今年影响因子继续攀升至 16.693。 其至诞生起便星光璀璨、群星环绕,由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担任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担任常务副主编,薛其坤院士、施一公院士、周忠和院士等分别担任各学科副主编,保驾护航。 虽官网影响因子还未及时更新,但红色喜庆的界面仿佛预示着再续辉煌 图片来源: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官网 创刊于 2014 年的 National Science Review,仅用不到 6 年时间便领跑全球,在 JCR 全球综合期刊中排名第 3 位,仅次于 Nature 和 Science,自引率不到 1% 的同时做到审稿周期 2 月之内,实属不易。 全球顶尖综合期刊 TOP5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若单从影响因子上来看,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6.693)已经超过 PNAS(IF:9.412),但双月刊的发文量远少于 PNAS,希望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未来再接再厉,辉煌继续。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Web of Science) 3. 国产医学类期刊排头兵 STTT 一年翻近 3 倍 想必关注国产 SCI 期刊的小伙伴,对刚获第二个影响因子就高达 13.493 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震惊不已。 创刊于 2016 年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是由大名鼎鼎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 Springer Nature 出版集团合办的英文学术期刊。 2019 年被 SCI 数据库正式收录首发影响因子便高达 5.873,短短一年时间更是翻近 3 倍达到傲人的 13.493。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Web of Science) 致力于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STTT 编委强大,血脉正统,发表肿瘤相关研究的同时也发表其它重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如自身免疫病、临床医学类等等。 每年只发表百余篇文章的版面,足以保证稿件的质量。同时,国际化的编委团队也为杂志注入优秀的基因,可谓又一束熠熠生辉的国货之光。 卡通味十足的官网 (图片来源:Nature) 当然,除以上三本领军的国产 SCI 外,整体国产期刊表现不俗,大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实现了上涨,5 分以上的期刊有 25 本,与去年相比新增 5 本期刊。 除 STTT 外,影响因子 5 分以上国产 SCI 前 25 强 (图片来源:Clarivate Analytics) 还记得去年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吗? 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不是不重视 SCI 论文,而是指出「加快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进领军期刊建设,培育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鼓励创办高起点英文期刊,提高中文期刊英文摘要质量」,这注定是国产 SCI 相继崛起的催化助燃剂。 图片来源:科技部 除政策助力外,当然国产 SCI 期刊自身强劲、博大精深,总会有一款适合你: 如果你是生物医学背景,可以考虑 STTT(IF 13.493)、Protein&Cell(IF 10.164)、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IF 8.484)等; 植物学方向的你可以投稿 Fungal Divesity(IF 15.386)、Molecular Plant(IF 12.084)等; 如果你是生物、材料、工程、物理、化学融会贯通,交叉应用,纳米学科 Nano Research(IF 8.183)、Nanoscale(IF 6.895)敞开大门….. 众人拾柴火焰,国产 SCI 正成为学术界一方宽广肥沃的土壤,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身体力行的为国产 SCI 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希望国产期刊能够借风飞翔、升级换代,缩短审稿周期的同时吸收更多高水平文章,让国内学者把论文写满祖国的大江湖海、名山大川。
真棒 好厉害啊 希望国产期刊能够借风飞翔、升级换代,缩短审稿周期的同时吸收更多高水平文章,让国内学者把论文写满祖国的大江湖海、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