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IMMUNOLOGY是1979年由英国创刊,目前是Elsevier出版。杂志总编辑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系教授J. Villadangos,同时编委会成员中还有我国免疫学界大佬曹雪涛院士,有曹院士坐镇编委,想必杂志对中国作者应该也有所青睐吧。杂志的在线发表刊号为ISSN:0161-5890。这本杂志的CiteScore为3.28,CiteScore衡量的是本期刊中发表的每篇文献的平均引用次数,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一本值得投稿的杂志。


MOLECULAR IMMUNOLOGY可以发表关于免疫学所有领域的原创文章、评论和综述,特别侧重于对免疫学现象背后的细胞、生化或遗传机制的研究。从无脊椎动物到人类,对所有模式生物的研究都是可以的。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移植、免疫缺陷、炎症和肿瘤免疫学,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内免疫机制等内容。
期刊官网: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molecular-immunology/
这本杂志作为医学大类 3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小类3区杂志,从2015年开始影响因子始终保持在3分之上,虽然每年稍有滑落,但在2018年仍保持在了3.06。3分5分是毕业生的两个门槛,对于要求发3分SCI毕业的院校来说,这本杂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版面费方面,如果选择OA的话,需要支付版面费2900美元,相比于其他高价杂志,这本期刊可以说是性价比之王了,因为它有一个优点就是审稿快啊。

这本杂志虽然在影响因子上刚过3分,但整体的审稿和见刊速度比较迅速,我们通过几篇文章来看一下。第一篇文章在2020年1月31日投稿,经过一个月左右在3月10日修回,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4月22日被正式接收,2020年5月4日在线见刊。从投稿到见刊共用时3个月。

第二篇文章同样发表于2020年4月9日,作者在2020年1月6日投稿,并于2020年3月11日修回,可能只是经历了小修,这篇文章在3月27日被接收,同样全过程经历了3个月完成投稿见刊。

如果说今年的审稿速度不够说明问题,那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时间较早,作者于2013年12月13日投稿,2014年1月16日完成审稿并接收,仅用时1个月,2014年3月2日见刊,虽然见刊稍慢,但被接收基本上就无后顾之忧了。

第四篇同样是在2014年12月23日投稿,在2015年3月25日一天完成了修回和接收,2015年4月18日在线见刊,总共用时也仅3个月。

在官网给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历年来一审的速度。在2019年平均一审周期在4周到8周之内。2019年平均见刊速度也在2周到10.5周完成。虽然见刊速度快慢不定,但是一审和接收速度可以说是一本十分迅速的期刊了。

从发文数量上来看,这本杂志并没有太大的起伏,始终保持在250篇左右。其中2015年发文量最多,有417篇,最少的2014年也有248篇文章发表。2018年的发文数量有所上涨达到340篇。同时这本杂志还保持了较低自引率,自引率仅2.8%,远远低于30%的危险值,之前我们说过,高自引率往往被认为是水刊,过度自引就有被踢出SCI的风险。可见这本杂志并非水刊且有较高的品质,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本杂志是一本中国友好型期刊!

从杂志官网上查询,可以看到近5年投稿国家的排名,排在首位的就是中国,5年中有488篇文章发表,其次是美国有191篇,紧随其后的是印度和澳大利亚,中国发文数量遥遥领先。从每年发文的数量上来看2018年发表的340篇文章中,有147篇是中国作者投稿,2017年也有133篇中国作者的文章发表。从14年到18年中国作者发文数量逐年递增,也证明了这本杂志对中国作者的认可,可以说是一本中国友好型杂志了。

笔者整理了网友对于这本杂志的投稿心得,网友普遍表示杂志效率较高,从投稿到接收2个多月,也有少数网友被要求补实验周期较长。审稿人非常nice,会给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缺少的实验要求补做,但如果无法完成则回复信件中说明即可。杂志审稿专业严谨,并且强调原创性强,更喜欢有机制作用的研究。有网友做过这本杂志的审稿人,再找到合适的审稿人之后,杂志给审稿人的时限只有2周,使得杂志整体效率提升。这本杂志在领域内认可度也较高,比较注重语言的规范。
(1)MucosalImmunology 类型及分区:免疫学(2区)影响因子:7.352
(2)Journal ofImmunotherapy类型及分区:免疫学(3区)/肿瘤学(3区)影响因子:3.455
(3)Immunotherapy类型及分区:免疫学(4区)影响因子:3.028
(4)Immunobiology类型及分区:免疫学(4区)影响因子:2.798
(5)ImmunologicResearch类型及分区:免疫学(3区)影响因子: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