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2月之前,她的人生可以说都是坦途一片,是一刻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
2008年,小保方晴子获得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紧接着她进入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习,2008-2009年期间,她去往哈佛大学医学部Charles Vacanti教授的实验室交换学习,从事干细胞相关研究。
2010年,小保方晴子回到日本,并于2011年3月凭借论文《三胚叶由来组织共同全能性体干细胞探索》,从早稻田大学生命医科学专业博士毕业。
2011年中,小保方晴子加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若山照彦研究团队,并成为客座研究员,于2013年升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Lab of Cellular Reprogramming学术带头人,那一年她刚刚30岁。
2014年1月29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召开记者招待会,宣称小保方晴子所在的研究团队成功发现了近似于iPS细胞的新万能细胞STAP细胞(stimulus-triggered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简而言之就是将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技术)的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同一天分别以一篇article和一篇letter的方式发表于Nature上,被认为是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的世纪发现。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小保方晴子,通讯作者为Charles Vacanti,小保方晴子在理化学研究所的领导若山照彦、笹井芳树是共同作者。
其中,作为共同作者的笹井芳树是是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科学家格登的再传弟子,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副主任,也是日本著名生物学家,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名世界级学者。
然而,Nature上的2篇论文发表后立即遭受了同行的重大质疑。

2月17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宣布对小保方晴子的研究进行审查。3月31日,日本理化研究所调查委员会确认小保方晴子存在学术不端。

自3月起,包括论文共同作者在内的多位研究者呼吁撤回STAP论文。在日益深化的质疑中,小保方晴子分别在5月28日和6月3日表示同意撤回论文。7月2日,两篇关于STAP的论文被从Nature撤下。
尽管最后调查结果认为,共同作者只在论文投稿前看到过被篡改后的图像,因此判定无学术不端。但事情公布后,日本舆论一时哗然,作为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副主任的笹井芳树身在其位却招致学术不端行为,一时被舆论大肆攻击。

早稻田大学在2014年随即认定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论文存在盗用图片等问题,要求其在1年内进行修改,重新提交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但小保方晴子自称“生病住院后思考力、专注力欠佳,没有能力修改论文”。
日本早稻田大学于2015年11月2日宣布,小保方晴子的修改后的论文未能达到审查要求,正式取消博士学位。

出版该书的出版社编辑部特别强调,出版这本书的动机,在于思考将当事者的主张公诸于世十分重要,且具有检讨的价值。
然而事实上,这本书却更接近于一本“完美的甩锅之作”。
单看封面上的“歪曲真相的到底是谁?关于STAP骚动的真相、生命科学界的内幕、讲述被烈火焚身之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的震撼手记”,就可以看出小保方晴子仍然认为自己并无过错。
新书的发布会则是这种画风。
并且小保方晴子在书中,声称实验出问题不是因为方法不对,而是因为她用了若山照彦给的细胞,直接声称“实验的关键部分都是若山照彦做的,都是若山照彦的错”。
紧接着,她就穿着1441美刀的Gucci上了时尚杂志。
在此之后,学术界关于小保方晴子的消息并不多。

5个月前,她作为第一作者的一篇Abstract在勘误后再被撤回。

但是,可能对于小保方晴子来说,这些事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