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国自然初审(已结束未发布)、学科函评进度的一些思考

本年度的初审(形式审查)已经结束,相关学科处早的已在 5 月 12 日即将不予受理项目清单提交计划局。目前的情况是是初审通告并未发布,需要耐心等待初审结果。
那么很多人假如没有通过初审,如何知晓呢?
没有通过初审的申请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查询,但必须等待计划局初审公告发布后
1、登录系统查看:基金委查看一下申请项目的状态。如果是没有通过初审的话,系统中会有变化。
2、等待基金委邮件:基金委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不予受理项目的申请人。初审公告后一般如果不过,会很快收到邮件。
3、等待依托单位通知:各依托单位会收到纸质初审结果通知,并通过各种方式通知申请人,当然这个进度实际中不一致,有实力的大单位会稍早一些。
目前系统均未开放及通知,申请人需要耐心等待。因为形式审查基本上是按基金委申请指南上的规定处理,不会有多大问题,而且本年度相关形式审查筛掉的项目占比 2020 集中申请项目比例非常少。
那么如果初审过关了,相关程序如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程序过程核心阶段为这四个阶段:1、形式审查、初筛;2、函评;3、学部评审会;4、委务会终审。

 

 

对于委务会的终审,如没有出现举报及投诉情况,不会有影响。项目立项与否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是函评和会评。
那么很多人问,现在是否进入了函评?
实际上不同的学科进度并不一致。火行因为相关情况无法讲解太多,正如数理学部上个月在增选评议专家,而生命学部的某些口近日在增选评审专家一样,学科处之间的风格与进度安排差距还是不小。但火行可以说一句:并未所有学部全面进入函评。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进度的不一致呢?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1)学科申请体量;(2)学科处的“风格”-是否存在附件筛选条件。
学科体量很好理解,不同学部的申请量并不一致,医学相对比较多一些(火行写的谦虚了一点,是老大体量,占据了近 1/3 的申请体量。)
具体学科处的体量更不一致。时间安排上自然有区别。
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号称医学部死亡之组的–H16(肿瘤)学科,2019 年申请面上 3219 项,最终受理 3206 项,其中消化系统肿瘤(H1627)最多 1086 项,而最少的为皮肤、体表及其它部位肿瘤(H1626)仅 61 项。很显然,同样 H16 下面,申请数量有着 17.8 倍的申请量差距。
再同学部横向比,以 H1627 的面上申请数为基准,选择医学部的 H2803(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比,2019H2803 有 205 项面上申请,约 5.3 倍申请差距。
所以各个口子汇总递交及复核的时间进度虽有大体时间节点限制,但具体相关进度并不完全一致。
附加筛选条件(主要存在面上项目),管理学部与部分其他学部的学科处,一是要与社科结项配合查重,二是要结合结题绩效挂钩进行。
但结题评估不单单是存在管理学部,例如工材学部的工程二处也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上一个结题项目完成优秀和执行不力的项目分别列出清单,随同上会项目一起请专家酌情优先或从严把握。 
该处明确的提出:
(1)建议项目负责人认真做好在研项目。如申请人近两年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学科将对其提出的新申请予以从严把握。 
(2)本学科坚持对结题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对高质量结题项目负责人提出的新申请,将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资助;对执行不力的结题项目负责人提出的新申请,将予以从严把握。
关于函评,火行的个人看法:
函评结果并非“绝对”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差的,按计算机打分的合理性有一定弊端。
首先因为客观纪律要求,只能由正式员工进行指派(利用辅助指派系统),辅助指派系统并未达到非常强大的地步,这是由于相关系统设计及实际的复杂性,例如关键词的自填问题造成的。这需要学科处的员工紧跟学科发展,从而需要对辅助指派的结果进行纠正,所以有不少学科都有相关原则:不迷信辅助指派。但这样下来,难免仍然存在一定的指派问题,包括工作人员的长期加班及学识见解差异,化学部进行了学术共同体的操作,虽然专业度上选择的专家指派会高一点,但不可否认因为效率的原因(比正式工指派效率差太多)而无法获得大规模的全面应用。
好消息是最新的 AI 系统已经开始构建 DEMO,基于全新的体系模式也在进行中,相信这版会更智能化。
讲回函评,假如所有人都是同一批专家,所得到的结果用计算机统计排序,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现实不可能,每个学科的函评,基本上是代码找专家,一份标书只有 3-5 个专家函审,由于不同组评审(打包分组)的尺度不可能一致,在一起排序,势必会导致差的反而排到良的前面。
同时不得不承认:由于每一份项目只有少数专家(3-5 名,常规面青地项目)评审,有人会通过“不合法”的途径,与评审专家沟通,使评审结果不合理地被优化,这是计算机无法鉴定出来了。
好在这部分规范有了 RCC 改革,详情请点击火行原创文章,有些朋友比较悲观,认为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但基于本人掌握的情况及相关部署,RCC 的效果是可以值得期待的,虽然它是一个“后置”行为措施,但很多细节上,RCC 都给予了比较明确的说明,这点可以在限制、禁止两部分的细化行为中看到。
一路同行,专业的顶级视角,尽在火行!要了解更多,欢迎入群交流讨论,受制于被抄袭及其他原因,火友设有验证形式,与真科研人交流,非诚勿扰!预祝订阅火行的朋友都能基金高中!
国自然专题

河北省评奖取消“SCI他引次数”,鼓励填报“三类高质量论文”

2020-5-25 22:13:18

国自然专题

2020国自然通讯评审的综合评议等级回归的思考

2020-6-19 13:31:56

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保证内容正确或赞同其观点。
如转载稿涉及失效、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修改、删除相关文章,请留言反馈
Notice: When your legal rights are being violated,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