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论文的英文摘要?

摘要是科技论文的「脸面」,好的摘要到底有多重要呢?
首先,摘要可与论文标题、关键词一起录入数据库,作为检索要素之一。
 
其次,当读者面对海量的文献时必定会选择泛读文章摘要,如果摘要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读者的兴趣,你的文章就会被重新扔回数据库中。
 
最后,如果读者所在单位未订阅相关数据库,便只能获取文章摘要,这种情况下摘要等于文章。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包括目的(Purpos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等。但只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英文摘要有诸多写作要求。
 
今天,笔者分享私家写作锦囊,助你火速提升英文摘要的「颜值」。
精炼,精炼,再精炼
科研论文要求文字简洁有力,摘要作为对文章内容的凝练自然更要简短精悍。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在文字中填充一些「毫无意义的词汇」,这个毛病大多是在中学时代写英文作文时养成的。现在是时候咬咬牙改掉这些坏习惯了,学着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你的想法,让你的摘要更具吸引力。
首  句
摘要首句的任务一般是简要陈述研究的主题,不要重复或解释题目的内容。
 
可以采用动词不定式开头,例如:「To investigate…」,「To study…」,「To determine…」
也可以采用简洁的被动语态开头,例如: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LC-cutinase… was determined」
「A fluorimetric assay for the fast determination of the activity… has been developed 」
避免使用形式主语
「It is extremely obvious that…」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这样的句型看起来很高大上吗?审稿人可不会这么认为!
形式主语占据了句子中的最佳强调位置,使读者不能及时看到后面更重要的信息。除此之外,将缺乏表现力的「be 动词」放在主句而将行为动词放在从句,这种形式也削弱了重要信息的表达力。
 
最惨的是,形式主语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对结论不敢十分肯定,审稿人阅稿时将会扬起狐疑的眉毛。
以短代长
一句话能说清的事情,何必说两句呢?重新审视自己的摘要,用短语代替从句,用短词代替长词。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避免重复
在中文病句修改题中常设置一些显而易见的重复,例如「年轻的小伙子」,「过高的奢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你能听到自己英文句子中重复的声音吗?做到这点不太容易吧,那么请大声念出下面的句子: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可以注意到「examples」和「studies」实际上含义相同,只保留其中的「examples」即可。
 
「that demonstrate… or  that illustrate…」是个并列句,「illustrate」不过是在词库中搜到的「demonstrate」同义词罢了,你完全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去查同义词库来避免单词重复使用,因为在并列句中「demonstrate」的作用可以一直从「challenges」延续「solutions」;
 
「successful solutions」是一个形容词重复名词语病,「solutions」都是成功的,「successful」已经存在于「solutions」这个单词中。
 
「the inherent in biological research」并没有提供额外的信息,既然我们知道在讨论「synthetic biology study」,以上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直接删除。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学会用动词「驱动」句子
动词的时态
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变化很大。
 
一般来说描述作者的工作要用过去时态,例如用一般过去时叙述过去某一时刻的发现、研究的过程;
 
描述作者所做的结论要用现在时态,比如用一般现在时阐明研究的目的、描述结果、文章结论等。
完成时态不如过去时态表达清楚,尽量少用,摘要中基本用不到进行时态。
动词的语态
这里的语态主要指的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文文章尤其是科技论文,常用到被动语态,但其实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的表达更有力量。
主动语态的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一种自然的写作方式。
例如「I ate an apple. 」换为被动语态就成了结构倒置的「The apple was eaten by me.」
听是来不舒服是吗?
试着尽可能将摘要中动词的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下面就是个反例。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首先,我们要做到能够辨识哪里是被动语态。am」,「is」,「are」,「was」,「were」,「be」,「been」可以帮助你快速定位被动动词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接下来,我们要搞清是「谁做了什么?」
「谁发现了蛋白?」句子中没有,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上个动作的行使者——完成这项研究工作的作者(We)。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只需稍作改动,句子读起来就变得非常舒服。
主动语态之所以受到青睐,就是因为它能够强调作者的责任,提高可读性并且减少歧义。
强化你的动词
如何进一步强化你的动词,用它来驱动句子?
1. 动名词→动词
如果动词是句子的油门,名词就是刹车。
将动词变为动名词是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陋习,大声读下面这句话: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读者不得不停下来分析句子中的名词,这些词不仅放慢了阅读速度而且无法清楚地解释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我们来把这句话改成最单纯的动词形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动词让句子变得生动且避免了歧义。
2. 副词+动词→动词
副词可以修饰实义动词、形容词、副词、甚至整个句子,作为状语它的位置极其灵活,简直可以随便放。因此,成为许多写手用来填充,点缀文章的道具。
正如副词的定义所指,它只是装饰了文章,把句子拉长,让人无法一口气读完。你并不能通过添加副词使你的陈述更有力,大多数的副词和动词具有同样的意思,诸如 「very」,「quiet」,「really」之类的副词真的很多余。
最好的避免副词的方法是选对动词。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图片来源:笔者自己做的
副词「大约」的意思已经包含在了动词「estimate」中,句子读起来简洁有力,这就是动词的强大力量。
这些都是坑,千万别跳
还有几点英文摘要写作的常见错误,在此一并奉上,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1)不要用阿拉伯数字开头;
2)用于特指时,不要漏掉定冠词「the」;
3)留心名词的单复数形式,避免谓语形式出错;
4)抛弃让人头疼的长难句吧,写摘要尽量使用短句子;
5)不定冠词「a」/「an」 要分清,「an」用在以元音字母或发音以元音开头的单词前,以及以不发音的「h」开头的单词前,如「an NMR spectrometer」,「 an X-ray」,「an hour」;
6)在短短的几百个词里,必须要避免单调和重复;
7)对于中文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不能按照字面结构「死译」,要注意英语的修辞规则和习惯表达
摘要是 「不加注释和评论,对文献内容的精确和扼要的表达。」在平时阅读文献时要留心摘要的写作技巧,不断磨练自己总结概括的能力。
 
记住,好的摘要是跻身高水平期刊的敲门砖!赶紧行动起来,晋升写作达人吧!
写作与投稿

如何应对苛刻的​SCI论文审稿意见?

2020-5-25 22:16:24

写作与投稿

[最全总结]11个在线投稿选刊网站推荐

2020-5-28 21:13:03

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保证内容正确或赞同其观点。
如转载稿涉及失效、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修改、删除相关文章,请留言反馈
Notice: When your legal rights are being violated,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