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考导师之前,往往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虽然都是导师,但差别很大,有的年纪轻轻就教授了,有的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副教授(硕导)。有没有能力,肯定是看项目,看发表的文章。但是,实际情况是,除了985和部分211院校,国内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自己也没有什么课题,怎么给你提供条件去研究呢。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在某著名高校呆过,有个老师,学生说起他来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给学生发的补助,还要要回去。发一点点补助,都要让你感恩戴德,其实这都是学生应该得的。这样的实验室往往留不住人,经常会有学生会捅到院长那里,要求转实验室,所以,看看这个实验室是否有经常逃跑的,就可以知道这个老师的为人了。
我读研究生的地方,出过好几个这样的案例。有的老师净身出户了,有的老师被女方男友打的住院了,有的被媳妇在单位闹得鸡犬不宁的,有的还被媒体报道了。也偶尔有修成正果的,我们经常开玩笑,我到底是该叫你师妹呢,还是师母呢?一般这样的导师,会被搞的身败名裂,被同行当成笑话,敬而远之。都是人,都有欲望,有点想法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付诸于行动。除非你有很强的实力,要不根本摆不平;而且,不要怀有侥幸心理,总有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下,吃不了兜着走。
有的老师有能力,但不为学生着想。为了自己发个好文章,一直积累数据,前前后后几个博士做同一个课题,中间也不出小文章。所以,学生,就要延期毕业,有时候,自己拿学位的期限过去了,大文章还没发出来,就只能拿一个毕业证,拿不到学位证。一将功成万骨枯,学生就给老师当炮灰了。老师发了好文章,飞黄腾达,学生只是他前进路上的一个铺路石。
总的来说,多方打听吧,选导师和选对象差不多,需要慧眼,也需要运气。缘分让大家走到了一起,但并不是都能把日子过的好。有的学生毕业了,永远不和导师联系,老死不相往来。大家一定要在做出选择之前,多方打听,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