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生等揭示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T细胞的保护机制

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均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与登革病毒相似,寨卡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轻度症状如发热、皮疹等,但感染孕妇可能引起胎儿发生小头症。此外,二者还有以下相似性:可经伊蚊叮咬传播,流行区域重叠,存在高度的基因组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那么,两种病毒间是否存在交叉免疫反应以及其功能如何非常值得研究。

2017年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Shresta Sujan团队和温州医科大学文金生(现工作于宁波大学)合作在Nature Microbiology(Wen Jinsheng, et al. 2017, 2:17036)Nature Communications(Wen Jinsheng, et al. 2017, 8(1):1459)上发表文章报道:登革病毒感染小鼠诱导的免疫力可保护小鼠抵抗寨卡病毒攻击;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抗体在体内、外均可增强寨卡病毒感染(ADE作用);而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8+ T细胞可保护小鼠抵抗致死剂量寨卡病毒攻击,表现为显著增加小鼠生存率。但是,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0年4月28日,Shresta Sujan文金生【并列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和并列通讯作者】团队继续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发表文章CD4+ T Cells Cross-Reactive with Dengue and Zika Viruses Protect against Zika Virus Infection揭示了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的保护机制。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登革病毒或寨卡病毒感染的敲除I型干扰素受体的HLA-DRB1*0101转基因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出了4条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采用CD4+ T细胞清除实验证实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肽免疫小鼠诱导的CD4+ T细胞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肝和脑组织中寨卡病毒滴度;向小鼠体内注射可中和IFN-或TNF的单克隆抗体可逆转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降低寨卡病毒滴度的效应;研究人员在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表位肽免疫小鼠的血清中未检测到显著的寨卡病毒反应性抗体。

上述结果表明: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交叉反应性CD4+ T细胞可通过分泌IFN-或TNF发挥抗寨卡病毒感染的作用。鉴于黄病毒属病毒间交叉反应性抗体在异型病毒感染时可能介导ADE作用而交叉反应性T细胞主要发挥交叉保护效应,因此富含交叉反应性T细胞表位的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疫苗可能更安全、更有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7566
研究进展

潘秋卫团队鉴定并靶向LGR5肝癌干细胞

2020-5-5 22:15:55

研究进展

科学家改造羊驼抗体可对抗新冠 有望用于预防治疗新冠感染

2020-5-5 22:18:04

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保证内容正确或赞同其观点。
如转载稿涉及失效、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修改、删除相关文章,请留言反馈
Notice: When your legal rights are being violated,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