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国际顶级化学杂志Nature Chemstry在线发表了一篇评论,标题是“On the origin of the blind chicken molecule”,论文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盲鸡分子”的发现。目前这篇论文已有1.3万次访问量。令人惊讶的是,论文第一作者还是一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名叫Filucca,而通讯作者正是小女孩的爸爸,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化学系的副教授Thomas Poulsen。
和无数高校科研青椒一样,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化学系的Thomas Poulsen副教授(图1)常常要面对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的困境。▲ 图1 Thomas Poulsen副教授 图片来源:网络[1]
文章发表后,Nature Chemistry杂志官方也在Twitter上安利了这个暖人的故事,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小Filucca爸爸说,也许“盲鸡”分子仅仅是孩子想象力的产物,也许它的存在只会转瞬即逝,但他希望能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提高人们对全球改善癌症儿童的生活所做的努力的认识。许多化学家看过这篇文章后,纷纷被这个暖人的故事所感动,让“盲鸡”分子成为现实的挑战越来越迫切。有化学家初步为“盲鸡”分子设计了一条全合成路线,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盲鸡”分子的全合成论文发表。会有化学家付诸实践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As the chicken would say, ‘The game is on.’好消息是,小Filucca在奥尔胡斯大学医院治疗后,已经战胜了病魔,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Thomas Poulsen副教授因其在科研上出色的表现,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面向全欧洲301位顶尖学者的特别研究资助(每人200万欧元)。【参考文献】:1.https://pure.au.dk/portal/en/persons/thomas-poulsen(9a15ee93-bb6a-4e1f-bb03-aac8b87ecf90).html2. On the origin of the blind chicken molecule, Nature Chemistry, 05 December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19-0390-y3. https://newsroom.au.dk/en/news/show/artikel/tre-au-forskere-modtager-erc-consolidator-g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