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主任,28岁北医博士毕业,师从中国“眼科四把刀”之首黎晓新教授,后德国访学一年,32岁北大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导,36岁主任医师,37岁跳槽到北京朝阳担任主任+博导。98篇SCI论文,51篇中文期刊。
在杨文医生被害事件的余波当中,极短时间内又一名医生遭受残忍伤害,北京朝阳医院眼外科主任医师陶勇教授,中国未来眼外科界的领军人物,可能因此断送掉职业生涯。
这不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问题,而是又一起性质极其严重的暴力杀人伤人事件,而受害者又是医生。
陶医生虽然命保住了,但整只左手基本废了,大概率几乎不可能再上手术台了。歹徒如此凶残戾气深重的,他永远也不知道他这一刀下去,惨痛后果的承担者不只是陶医生本人,还有万千需要陶医生医治的患者。
中国一共有3万眼科医生,能做白内障手术的只有数千人,能做眼底手术的再减半。陶医生一年能做上千台手术,也就是每年给上千人带来光明!
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你骂医生,杀医生,表面上吃亏的是医生,但谁又敢说你不是明天的病人呢?”
很讽刺的是,武汉等其他主要城市的医疗一线,正在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武汉市共有15名医护人员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均已隔离治疗。
不禁令同行们唏嘘“前有肆虐的病毒,后有患者的砍刀”,魔幻现实!
在2020年伊始的短短不到1个月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医务人员的伤害行为。这个冬天,医务人员的心很凉。国际医学顶刊The Lancet开年第一文即呼吁:Protecting Chinese Doctors!
文章称,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国第一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人威胁、危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此举值得称赞,但仅靠法律手段还难以充分解决医患环境的复杂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对医护人员的暴力行为都受到关注,在中国发生伤医害医事件的规模、频率和危害程度都尤为严重。文章还认为,在中国制止暴力伤医需要文化上的转变。
相信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医生都应该是受人尊重的群体。“柳叶刀”的点评是客观的,已经不敢再看#热搜# 忽然有点理解,很多时候为什么不报,报了起的反而不是警示作用而是此起彼涨的效仿作用,一件接一件,好像都在宣告,前车之鉴,都没在怕的,现代社会的人戾气就这么这么重吗?
中国的医务人员,可以倒在地震现场的余震里,可以倒在重大疫情的岗位上,可以猝死在无影灯下的抢救台上。但,不该死在暴力的屠刀下!尤其是,病号的屠刀下。
这些不懂得尊重医生,不懂得尊重生命,生而为人却不配为人的渣,配占用社会医疗资源吗!
笔者认为仅通过执法和惩戒是无法阻止对中国医护人员的暴力,这需要文化的改变,需要时间。在这个漫长的征程中,普罗大众到底能做什么?
既不能冲一线,也不能做手术,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发生类似事件的时候,不要再让舆论都偏向于歹毒的施暴者了。
毕竟全世界都发声“保护中国医生”!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作为伤害医生的原因,没有!
毕竟等有一天医生的心都凉了,生了病还跟医生叫嚣的,也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