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功能、感染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冠状病毒差异性研究。
(二)新型冠状病毒溯源、变异与进化,以及新技术与“科赫假说”的再认识。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群易感性及疾病流行规律。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以及重症救治和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研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1.本专项项目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
2.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同时申请和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1.本专项项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需求牵引,注重交叉融合, 鼓励高等学校与研究院所等联合申请,提出具有创新思路的研究课题。
2.电子申请书提交时间为2020年2月3日–2月6日16时,纸质申请书请于2020年2月13日16时前以快递方式寄出(以邮戳日期为准),未按相关要求提交的申请项目将不予受理。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个。
3.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4.申请人应根据本项目指南发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内容。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国家有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界定范畴,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具备相应的安全条件下方可提出申请。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及合作研究单位均需提供项目研究不产生生物安全风险的证明材料,未按规定提供相关生物安全证明材料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有关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纸质审核证明,作为附件随申请书一并报送(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研究的,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严格遵守2019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5.请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申请代码1选择微生物学(C01)、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H19)或者预防医学(H26)所属申请代码;“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6.申请人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并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申请书内容一致。申请人应及时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等附件。
8.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要求如下:
联系人:杜全生
联系电话:010-62329221
联系人:李恩中
联系电话:010-62329131
联系人:闫章才
联系电话:010-6232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