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成长和减少众多新生儿疾病的发生,且能降低产妇众多疾病如乳腺癌等的发病率。尽管如此,只有约20%的妇女能在产后6个月时保持纯母乳喂养其新生儿,其中产妇泌乳不足是最常见和重要的原因。然而,人们对于泌乳的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2020年1月17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及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的焦保卫研究员、云南大学的王璐副研究员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易萍主任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在线发表了联合研究成果:TDP-43 facilitates milk lipid secretion by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Btn1a1 and Xdh,发现了泌乳量和乳汁分泌的调控新机制。通过比较哺乳类和非哺乳类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中TDP-43可能在泌乳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乳腺特异性敲除小鼠,研究团队发现TDP-43敲除导致其喂养的幼鼠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进一步实验证实TDP-43基因敲除的母鼠产奶量显著下降。TDP-43敲除导致下游基因Xdh与Btn1a1的RNA稳定性下降,从而引起TDP-43敲除鼠的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分泌异常,大量脂滴堆积在乳腺上皮细胞内,进而出现泌乳量显著下降,幼崽营养不良(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