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进入2019年的年末,毕业的警钟再次响起,请问这个学期,你的论文投出去了吗?相信许多科研党们正在寻找好投且口碑不差的期刊吧。最近小编听说有本期刊热度大增,号称“毕业神刊”,今天不妨跟随小编来扒一扒这本杂志吧。也希望能给正在寻找期刊的胖友们些许建议。

最新的中科院JCR分区显示,该杂志属于大类医学3区,小类药学3区。(仅仅是3区哟!)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从1982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在近年来SCI期刊要求越来越严格,水刊频出的情况下,它的影响因子却逐年攀升,2018年最新的影响因子已经突破3.7分,听说能成为生物医学和药学领域的潜力股?

小编通过SJR数据库对这本杂志进行了检索,发现这本杂志还是有一定的潜力的。首先,就H指数来说,已经达到了78。

其次,SJR指数也逐年递增,2018年达到0.93,说明其引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但其实这个指数真的不算高!!)

再则,大约有1/5的文章属于国际合作完成,说明国际效应还尚可。

但是,这本期刊真的这么神奇吗?小编不得不提醒一下诸位,它可能存在的隐患。
2016年的引用数1729篇,到2017年直接飙升至9986篇,引用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小编自认为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在2014年以前,由于这本期刊的IF没有突破3分大关,很少被研究者,尤其是没有被中国研究者关注,但是近年来国人在这本杂志上的文章占比已经很高了,后面小编会提及。

2013年,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杂志上国人的文章不足200篇,但是到2018年已经突破2000篇,5年的时间,增长了十倍不止。可见这本期刊已经受到国人的极大追捧了。

受国内的科研体系的影响,评选职称以及申请科研基金,都需要关注文章发表的杂志,以及杂志的影响因子。受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影响因子提升的诱惑,大量国内学者将目光聚焦于这本所谓的“神刊”上,近年来在该杂志发表的文章占比已经超过了60%。对发文单位进行统计发现,主要集中于南京医科大学,西安交大,山东大学以及上海交大等几所国内高校。



虽然这本杂志也曾经发表过不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章,但也只仅限于2010年之前,例如2002年和2003年的两篇文章的被引超过了1000,其中2003年的这篇高引论文就出自杂志主编D.M. Townsend之手。

尽管这本杂志被大多数人认为是 “毕业神刊”,毕竟它国人发文量大,占比高,影响因子诱人,而且平均的审稿周期和接受速度也较快(平均2个月左右)。但是这些优点,也足能成为它开始走下坡路的危机。毕竟随着WOS数据库对杂志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严格,水刊也是很容易被甄别的,一经发现,就有可能被踢出名单,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在投稿的时候能够综合评估期刊的利弊。

这本期刊,小编只推荐给有短期发表文章需求的宝宝们,毕竟毕业不易,还是先拿到文章毕业再说吧。对于决心长期征战科研的童鞋,小编建议慎投!